正功修煉正法大目提要
正功修煉正法大目提要(華步庭承統傳述)(註1)
總歌訣(註2)
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
腰頂深究功不已,身形得勢自伸舒。
四平八穩總須仗,知覺運動莫疏忽。
舍此理法終何及,十年半生也糊塗。
腰頂深究功不已,身形得勢自伸舒。
四平八穩總須仗,知覺運動莫疏忽。
舍此理法終何及,十年半生也糊塗。
身形腰頂解
身形乃架式應有的身姿之狀態。
腰字指構成身姿的力源之所寄。
頂字指知覺運動中虛靈之所託。
得勢指身姿獲有勢位動能之實。
腰字指構成身姿的力源之所寄。
頂字指知覺運動中虛靈之所託。
得勢指身姿獲有勢位動能之實。
四平八穩解
平是身姿立如平準,動作活如車輪的狀況。
穩是動作輕靈且沉著,沉著又輕靈的現象。
四平為身姿應有的正規結構的訣要。
八穩為動作顯現其應有形象的訣要。
穩是動作輕靈且沉著,沉著又輕靈的現象。
四平為身姿應有的正規結構的訣要。
八穩為動作顯現其應有形象的訣要。
四平正法(指身姿結構上的四種基準)
(1)襠與頂平
(2)肩與胯平
(3)手與肩平
(4)胯與膝平
(2)肩與胯平
(3)手與肩平
(4)胯與膝平
八穩正法(指形象顯現上的八項要求)
(1)命意要穩:不驚不燥為本,以隨機取勢為能。
(2)知覺要穩:以心行氣為法,以感通無礙為功。
--以上二法,為樁步、襠胯、身腰、手眼、轉換、提放等法之根本。
(3)樁步要穩
(4)襠胯要穩
(5)身腰要穩
(6)手眼要穩
(7)轉換要穩
(8)提放要穩
(3)樁步要穩
(4)襠胯要穩
(5)身腰要穩
(6)手眼要穩
(7)轉換要穩
(8)提放要穩
知覺運動解(指知覺與運動間的呼應關係)(註3)
覺字因感而至辨認。
知字因覺而立意命。
運字因意而命舉措。
動字因運而現形象。
(1)感呼覺應
(2)覺呼慮應
(3)慮呼意應
(4)意呼命應
(5)命呼運應
(6)運忽勢應
(7)勢呼動應
(8)動呼象應
[註]正法大目修煉下手,須經傳師因人口授;若望文推測,將會穿鑿附會流入旁門左道。
(以上內文完)
註1:參考 王子和 輯,〈正形氣的鍊己築基與盤架串拳〉,收錄在《涵化太極4》,頁13至16。
註2:楊家傳抄的老譜中,有〈對待用功法守中土〉、〈身形腰頂〉兩篇文章,另外亦有數篇文章提到推手對待時的「知覺運動」,故本文推論應該是王太師依據呂太師手抄傳本及楊家傳抄文件整理而成;另外「四平八穩」的出處雖然待查,但從拳法觀之,極為重要,無須疑惑。下為吳愛仁堂本原件照片:
註3:疑問--
以意行氣:感覺慮意命運勢動象
以心行氣:感覺心命運象動勢
留言
張貼留言